海南省南繁协会副会长王仕明:推动水稻制种高质量发展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邓卫哲
育出好品种后,还需要生产出更多好种子,才能真正惠及广大农民。海南省不仅是国家种业创新的南繁硅谷,更是我国重要的杂交水稻南繁制种基地,每年制种面积约20万亩,生产的水稻种子可供3000万到4000万亩大田种植。
为了推动杂交水稻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种业带动乡村振兴样板区。一是要推行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加大创新投入,研发适合制种田插秧、种子烘干精选的先进机械设备,组织定期的机械化种植培训,鼓励农民和企业采用全程机械化生产方式;二是利用好智能设备及大数据。建立精确的制种花期预测模型,为农民提供准确的花期调节建议。利用无人机、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时监测作物生长情况及中长期气候变化分析。同时,建立数据共享平台,让农民、科研机构、企业等各方能够共享数据资源,共同推动种业生产智能化发展;三是要创新金融支持方式。试点农业(水稻制种)设施设备及配套用地的产权登记,为农民和企业提供清晰的产权证明。建立完善的风险保障机制,降低农民和企业的生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