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贸市场动态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动态 > 正文

双拥花开正当时 元戎故里谱新篇

时间:2020-03-26 作者: 来源:

井岗元戎何挺颖、开国元勋杜玉华、身经百战老红军陈家贵的故乡,革命老区、全省双拥模范县(区)南郑区,素有拥军优属光荣传统。80多年前,一条红色交通线穿越秦巴山脉,横亘川陕南北,谱写了荡气回肠的革命颂歌,播下了军民鱼水情的种子。星火传承,穿过时空的隧道,今天,勤劳质朴的58万南郑人民在282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用真情和智慧为8.5万名优抚对象谱写了鱼水情深的壮丽诗篇,用心血和汗水为驻区子弟兵浇灌出灿烂的双拥之花。一串串荣誉就是最好的见证:2010年、2014年和2018年,南郑区三次被汉中市委、市政府、汉中军分区授予双拥模范县(区)荣誉称号,2015年被陕西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双拥模范县荣誉称号。

多轮驱动 军政军民团结势如破竹

近年来,南郑区委、区政府把双拥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其它工作同部署、同安排,着力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军地齐抓共管、双拥部门统筹协调、社会各界密切协同、广大军民积极参与的双拥工作格局。

2018年底,南郑区顺应机构改革,及时成立了区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调整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区人武部政委和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退役军人事务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等35个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办公室,落实了人员编制、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成员部门和各镇、街道办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了人员。

该区制定《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成员部门联系驻军制度》等规章制度,促进了双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

区委、区政府、区人武部主要领导和成员部门分别联系驻区部队,坚持每季度到部队开展至少一次联系走访调研活动,区上四大班子领导每到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都要对驻区部队进行走访慰问。退役军人事务局、双拥办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区委、区政府每半年召开一次双拥工作会议,在会上,军地双方互通工作情况,分析双拥工作形势,总结、部署双拥工作。

广泛宣传,营造双拥工作浓厚氛围。南郑区把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基础工程,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双拥工作的良好氛围。加大《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和《兵役法》等法律法规宣传,组织军事题材影片、国防教育电教片进军营、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开展国防知识问答竞赛,聘请部队老首长讲国防教育课等,激发全区广大军民爱国拥军、爱民奉献热情。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展板、户外电子屏、双拥宣传栏、宣传牌、标语、横幅、专题片、画册、双拥文艺晚会、在《汉中日报》办专版等形式进行双拥宣传,让双拥深入人心,形成了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态势。该区还在城区中心位置建成了占地60余亩,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双拥公园,利用何挺颖烈士故居和何挺颖烈士纪念碑、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组织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中小学校学生、部队官兵给烈士扫墓、参观纪念馆、9.30烈士公祭、重走红军路、过军事日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国防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全区国防教育普及率在民兵预备役人员中达100%,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中达98%以上,在中小学生中达95%以上,在普通群众中达80%以上。

为弘扬和传播正能量,近年来,该区先后评选表彰了一批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人家庭最美军嫂优秀退役军人和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模范军属丁赟的先进事迹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等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在丁赟先进事迹的感召带动下,全区涌现出了区妇联干部杜荣、高台中学教师邹雪、牟家坝镇干部王怡等一批优秀军属。为了教育引导退伍军人具备科学正确的择业观,该区树立了一大批退役军人创业典型,汉中印象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灏、南郑区新集文智综合医院院长王文智、汉中市云山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华就是近年来推出的杰出代表,这些自主创业优秀典型代表的先进事迹在电视台、报刊等媒体进行宣传后,极大地激发了退伍军人回乡创业的热情和干劲。

倾注真情 拥军优属内涵有序延伸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国防建设、军队建设改革作为政治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发挥职能优势,党政军主要领导挂帅出征,带头参加双拥活动,定期听取汇报,协调解决双拥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先后为消防大队改造营房,解决了2600平方米训练场地,新建了体能训练馆,购置了登高平台消防车;解决了人武部车辆更新和武装干部没有统一标准装问题以及区武警中队、消防中队官兵门诊医疗费不足问题,为区消防大队、武警中队、消防特勤中队购置了空调、电脑、电视机、洗衣机、台球桌、篮球架、健身器材、集成洗浴设施、娱乐设施等生活、体育器材设备。全区各部门和单位积极支持部队建设,全面落实拥军政策,在旅游景点、医院等服务窗口设立了军人优先军人免票军人窗口标识牌,出台了《汉中市南郑区退役军人享受南郑景区门票优惠办法》,《办法》规定,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和南郑籍退役军人凭相关有效证件进入景区,门票全免,非南郑籍退役军人门票减半优惠。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挂牌后,制定了南郑区《新时代拥军优属工作的若干措施》,加强驻区部队文化建设,开展援建军营图书室,共建学习型军营活动,为驻区96608部队医院、消防特勤中队分别援建了标准化军营图书室。注重军地两用人才培养,汉江技工学校与消防特勤中队结成警民共建单位,定期为中队战士举办实用技能培训,让战士退伍回地方后有一技之长。

全区有各类优抚对象2.04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59%。享受抚恤、补助和优待的各类重点优抚对象1406人。南郑把为部队和优抚对象排忧解难,作为新时期拥军优属工作的着力点,完善配套措施,认真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维护和保障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2015年以来,该区严格按照政策和标准要求,及时足额兑付各类优待抚恤金、补助、义务兵家属优待金21334万元。深入开展关爱功臣活动。依托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积极帮助下岗失业和遭遇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等特殊困难的优抚对象进行最低生活保障,把特困优抚对象建房纳入灾民建房、移民搬迁范围,统一规划,优先照顾,累计投入300多万元,为150户重点优抚对象建房480间。在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上,明确了经费保障,对在乡六级以上的伤残军人全部实行公费医疗,对重点优抚对象在参加居民医疗报销的基础上,对自付部分给予10-30%的补助。按照区政府出台的《南郑籍现役官兵立功受奖奖励办法》,依据现役军人在部队立功受奖等级,除了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人武部、镇(办)等单位给军人家属送立功喜报外,还分别给予200010000元现金奖励,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南郑籍现役官兵建功军营的热情。

扎实开展双助力活动。按照国务院拓宽后路、巩固后院、扶持后代的要求,该区进一步探索解决军队转业干部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的新思路,维护好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区上制定了军转干部安置办法和《扶持城镇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自谋职业暂行办法》,区财政每年列支100余万元作为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安置补助专项经费。2015年至今,累计安置符合条件的城镇退役士兵119人到事业单位上班,安置20人到中省国有企业工作,共办理货币安置89人,兑付自谋职业补助金360余万元,积极协调区人社、教体等部门,稳妥解决驻区部队干部家属随军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问题,达到了部队、军转干部、接收单位三满意目标。

拥政爱民 支援地方建设责无旁贷

驻区部队官兵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如亲人。在维护南郑社会稳定、抢险救灾、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驻区部队与驻地单位共建的12个军民共建点成效明显。区武警中队与南郑中学共建文明校园,现已成为普及国防知识、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区人武部、区双拥办与梁山镇南寨村结对共建新型农村社区,在全区社区建设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区消防大队、武警中队和区人民医院共建的双拥公园,已成为双拥法规政策的宣传阵地;解放军96608部队医院出资3.3万元,资助南郑区法镇中心卫生院建成的中医馆受到群众的高度赞扬。96608部队医院坚持每年拨出10万元专项经费,抽调专家骨干组成医疗义诊服务队,经常深入偏远山区镇、村、社区开展义诊,四年来为3万多名群众免费给予健康体检和治疗,送医、送药价值达20多万元。每年春节、端午、中秋节等节日来临之际,驻区武警中队、消防大队、消防特勤中队的官兵都要到附近敬老院开展爱心助老活动,给老人送去生活用品。

驻区部队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只要群众有困难,就会在第一时间给予援助,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区武警中队除担负南郑区看守所外围武装执勤任务外,多次派出官兵配合公安机关开展重大刑事案件的侦察和抓捕工作,为全区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贡献。新冠肺炎暴发后,驻区部队按照中央军委统一部署,在做好营区防疫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地方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四年来,驻区部队在为驻地抢险救灾、脱贫攻坚和突发事件处置中,累计出动官兵800多人(次),调动车辆200多台(次),解救受困群众70余人次,为群众排忧解难180余次。

通讯员 何祥弘